金銀姊妹花回想曲#1

我曾有一對白色姊妹貓,是05年年頭一位舊同事搬屋後不能收養她們而搬到我家來。其實心裡一直想收養一隻黑貓,最後卻來了兩隻白貓… 她們都已三歲半。或許是天意吧,於是我就和阿金阿銀住在一塊,大半年後相處得還不錯。她們都很乖巧,不吵,有時我會擔心她們是否太過靜,會否悶。嘗試惹她們玩象筋老鼠,我反而覺得自己自討沒趣。阿銀是黑鼻子的,懷疑是長姊,性格溫馴,粗枝大葉,喜歡辟開大腿睡;阿金是粉紅鼻的,樣子甜美,較受歡迎,愛呷醋;兩個都很黏人,兩個我都喜歡,就是要處處庝她們得平均,不然其一會不高興,就像跟大婆細婆一起生活,要給雙倍的愛,同時我的生活也獲得雙倍的甜。

不放手怎知自己不會飛

初春時份,蒲公英的果實已長得豐滿成熟。種子們紛紛雀躍地乘著春風飛到天上,踏上全新的旅程,就只剩下一顆小種子遲遲也不願飛走。剛巧海人來到附近散步,遇上了小種子便好奇地問他為何獨自留在花莖上。「我不會飛,要是我放手便會掉到地面,死得很慘。」海人大滴汗霧出來:「怎麼可能,我從來沒聽過種子會跌死。」「你當然沒聽過,你又不是種子!總之我不會飛,一放手便會跌死。」「你相信我吧,你天生就是會飛的種子,只要放一下手便能證實。」種子更是憤怒地連珠砲發:「你心腸太壞了!我跟你無仇無怨為何要陷害我!你⋯⋯」海人對著固執的種子沒好氣,一個假身用海量的氣吹走種子。種子還未回神已飛到半空中,本能反應地想大駡海人是殺人兇手時,被飄在半空的浮游力安靜下來。「好好享受你的旅程啦~」海人對遠在天邊的種子揮手道別。

LIFE & LIVE雜誌專訪

LIFE & LIVE 雜誌專訪,2014年,不記名記者

一個外表文靜的女生,暢聊一個多小時,開朗、親善的性格表露無遺。

Kiki Wong 作為創作「海人」、「Black Oliver 廚師黑貓」等得人喜愛的角色的主人翁,一直以來還是鍾情「海人」,「海人經理」是Kiki的第二個稱呼。

「自己是做設計出身,聽到很多經理人會幫旗下的藝人安排很多事務,我又不想當媽媽,就乾脆自己當經理吧!」

「海人」的故事固然有趣,作為海人的經理,說起當年創作的時候卻用上一點辛酸和無奈來形容。

「創作海人是為了治療生活上、心靈裡的創傷。當時在廣告公司工作,沒假期、沒時間、沒朋友,跟家人的關係又惡劣,家庭、事業、感情全部落空時,唯有嘗試在私人的空間裡做一個角色給自己玩玩,跟自己聊天,慢慢變成了自己的日記,跟自己好好溝通。」

海人給人的感覺是大大圓圓的小公仔,嘴巴也是大大的,無論他有甚麼表情,給人的印象永遠都是快樂的,跟Kiki當時創作的心情,原來有著很大的反差。她把人家最不喜歡的東西放在「海人」身上,例如肥、矮、鈍、笨、眼小、嘴巴大、大意等的特徵,很快便完成大致的形象。最後在頭上畫了一個好像皇冠形狀的頭髮,為原本帶著可憐和悲慘心情的「海人」稍作點綴。

「海人」起初作為Kiki的一篇日記來連續地紀錄自己的心情。有了「海人」的形象後,她運用寓言的方式將生活上的遭遇寫成日記,把生活裡的所有場景幻化成虛幻的海人世界。當中的過程很慢,而日記則寫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。

「很多讀者看完後都感覺很抽離,同時蠻貼近自己,因為所有情節都是真的。回頭看「海人」,感觸很大,因為牠就是我。現在看到自己當時是怎樣思想,而過了那麼久都不大察覺,頓覺「海人」其實很神奇和厲害,竟然把自己都改變了。」

Kiki小時候便開始畫漫畫,三歲已經學會開始抄襲哥哥姊姊的漫畫,《大醉俠》、《光頭神探》等等統統不放過。拿著筆在牆上亂畫塗鴉,即使每次都被母親責罵,在如此嚴厲的管教之下,亦阻止不了她繼續畫下去。在傳統的家庭裡慢慢長大後發現,畫畫在父母眼中顯然沒出息,不能賺錢謀生,熱衷畫畫的Kiki變得主導去爭取自己的機會去畫畫,小時候更躲在房間裡偷偷地畫畫。

「我修讀預科的那間學校並沒有提供藝術的科目,但有一天下午,我不知怎的走到藝術室敲門,求老師教我藝術,而當時老師果真答應了,叫我下課去找他私底下學習。」

楊老師教會Kiki甚麼是平面設計,雖然只有中學的水平,但足以令她奪得人生的第一個大獎– 香港國際綜藝合家歡海報設計比賽全場總冠軍。平常嚴肅嚴謹的母親,當初給Kiki的反應不明顯。她曾想過會否是她依然不喜歡,直到兩三天後,她發現母親將她拿大獎的剪報用熱膠存封,好好收藏。Kiki卻沒有因為媽媽的舉動而換來更大的動力去畫畫。畫畫是她的習慣。

「我只要空時沒有功課,就自然的坐下來握著鉛筆專心畫畫。我又沒有刻意畫出藝術性很強的作品,反而由於當時對漫畫的興趣非常大,腦袋裡就構想出很多的橋段和點子,要通通把他們畫出來,於是就拿了學校派發的練習本畫上了很多篇不同的小故事。當年一開始畫就會忘掉時間,通宵達旦的創作無數。長大後收拾房間,無意翻到當年的作品,回看也會被那堆意想不到的想法嚇了一跳。」

一直以來的鍛鍊,令創作「海人」變得是很自然的一件事。Kiki長年累月畫了不少私人珍藏的漫畫作品,熟悉漫畫使用的溝通語言,也有在求學時期參與過《同人誌》的製作。特別當自己在寫日記的時候,不用對任何人負責人,所以感覺更加輕鬆的把整個「海人」的故事編寫出來。不用草擬稿子,一動手就不停地畫,劇情揮筆便隨靈感誕生。

創作的角色就像設計師身邊最好的朋友,一坐下就找到親愛的朋友慢慢聊天。「海人」和其他收藏的作品,起初是供Kiki自己欣賞的,最後決定選擇出版「海人」是因為一個出版夢。她認為能夠出版一系列的書籍,是多美好的事情。「海人」的故事寫到接近一年半後,她覺得自己的人生故事已經圓滿,隨著好的事情接踵而來,很多事情也同時改變了。

「我很喜歡「海人」由最初很倒楣落魄,到最後甚麼都擁有,朋友、愛情,甚是自己也能夠找回,倒不如用如此美好的故事來實踐我的出版夢。」

「海人」出版後外界的反應讓Kiki感到意外、幸運。沿路雖然沒有很多人的支持,但在工作上時常會遇上貴人,或者有不同的人跟她訴說看完其作品後得到啟發。除了覺得幸運,她還覺得幸福。

Kiki 另外一位寶貝「Black Oliver 廚師黑貓」,為她在另一個階段找到自己。

創作的概念來自Kiki的一位經營貓餐廳的朋友。作為該處常客,以前跟餐廳裡的13隻貓玩得熟絡。其中一隻非常帥氣、鎮定,眼神份外吸引人的黑貓,在餐廳的貓群裡裝得跟退休的老大似的。他當時的身體被病魔纏繞了好一段時間,Kiki跟朋友們擔憂黑貓的情況。畢竟寵物的生命比人短,難免會想到最壞,自己最喜愛的寵物或許轉眼就會離開,想到這裡,Kiki決定把他漫畫化,配合他身處的環境,幻化為一隻貓廚師。餐廳主理甜品的部門是用一隻鳥當品牌的,而她也因此增添了一隻鳥當黑貓廚師的助理,一起製作甜品。

「餐廳的環境讓你放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那裏的所有貓隻心理都很自我中心,整個完整的氛圍很適合分享給更多人。」

「海人」的線條簡單,跟黑貓色彩豐富、夢幻的可愛形象形成對比。差異相當大的畫風令不少人認不出Kiki 的作品風格。

「這些意見困擾我很多年了,到底應該統一風格,還是保持以不同的風格發揮。每一個角色我都希望賜予其生命和獨特性,為他們填上不同色彩,並不會因為我本人而去創做某個角色。取捨上,我寧願給新角色全新的風格,好比套上自己名字的框架。我覺得一個人物的吸引之處是其濃厚的個性,好像「Black Oliver 廚師黑貓」有享受生活的環境。現實中,貓和鳥不會一起出現和生活,廚師黑貓卻被安排有一位鳥助手。在一個如此舒適豁達的故事中存活,廚師黑貓的世界應該是多姿多采的。多一點生活化的原素更加凸顯他們的悠閒。」

對Kiki而言,藝術就是生活,把生活融入藝術像是無可避免的。設計亦因生活所需才設計,創作人物的道理亦然,生活中有所啟發才能分享,讀者方可以享受她想表達的訊息。

「我比較靜態,所以很多時候會選擇畫畫。相反,動態的人常會進行在家以外的活動。尋找自己是要不斷的嘗試,嘗試未曾接觸的事情,感覺自己是否開心。如果該事情令你愉悅,拾回失去的熱情,又能推動你重複履行同一件事,應該證明你走的路沒錯。只要是令自己開心的事情,儘管多辛苦總會值得,無謂做一些不開心的事情。」

生活在同一星球上,Kiki相信自己和一眾讀者所遇到的困難也差不多。家庭、事業、愛情、自身的內在感情、不為人知的小秘密,很多的範疇均為一致。她盼望她在生活上可以得到的啟發,其他人也有用得著的一天,而盡量用淺白的方式去分享獲得的一切,讀者能夠看畢她的作品後感到開心。未必是異常興奮,或許是得以抒發,取得某些價值。

一般人解壓通常會遠離工作,舒緩自己的情緒,Kiki笑言自己是一個太認真的設計師。

「在公司裡獨自工作,要對自己負責,如果工作定了期限,就一定要不管艱辛把事情完成,以作交代;假如是私人創作,我就會給自己無限期,偶爾到外面走走,接著保證完成品會比休息前的來得更有素質。這是對粉絲和讀者的責任,鞭策自己,讓自己不會嚴重脫稿,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出品新的製作。我不會覺得寫多少出版多少,還是不想寫就擱置。看到讀者的承諾,同時承諾自己給他們欣賞有保證的作品。」

設計師往往面臨對自己過份認真的困難,儘管天馬行空,按照自己的心表現自己的作品,加上商業原素後便難以平衡。Kiki 堅持兩者要清楚分開。如果是跟客戶有關係的工作,就是服務。所謂設計是滿足客戶的需求,作為設計師也會責任交代不同可能性。遇上較保守的客戶,她除了盡力用自己的方法解釋,便是配合客戶的頑固,提供最貼心的服務。

「創作當然需要保持新鮮感和創新,但始終客戶在付錢的前提下,有權力做主意,購買合意的產品。首先體諒客戶的心態,便明白兩個人的立場不能並存的時候,最終讓步的應該是哪方。」

即使理智、冷靜,Kiki在個人創作上難免也會鑽牛角尖,不理旁人意見。堅持著設計師對美的定義一定最為了解,當客戶不能理解她最理想的構想時,落差就轉為失望。

「走得太前沿,會很辛苦,你只能在最普遍的領域當中選出比較合適固執客戶的素質。這也是建立個人品牌的好處,能完全掌握自主權。有時候,多少也要面對現實。」

Kiki 工作上的硬朗,可能感染了其他的生活領域。她的字典裡,沒有「假期」兩字。

「我並沒有真正的放假,你可以叫休息吧,是一個下午、一個晚上、或是一天沒靈感的日子,便安坐家中發呆,但電郵電話訊息依舊不絕。我跟其他人不一樣,公幹就是公幹,完全不會有時間到其他地方逛逛或休息。」

一次到曼谷的公幹,Kiki坐在房間裡畫畫,構想心目中關於天堂的意境,創作超過一米高的art piece。她最後創作了「夏天的聲音」– 西瓜。天堂在她心中或許是一些能聯想到快樂和舒服的意象,她便想到一個西瓜,身邊滿是人家啃西瓜狼吞虎嚥的聲音。天堂的概念不只是眼睛看到的,也可以一些可以感受的質感、聲音、味道,存在不同的演繹方法。

說到吃,平常在外人目光中像畫癡的Kiki為之一振。她直言很喜歡吃,嘴饞但食量不大,也喜歡烹調,覺得每次都是一個化學實驗。多少本著設計師不斷跌跌碰碰仍打不死的精神,她會買一堆材料mix and match,嘗試不同的料理方法,看似古怪,味道卻不俗。吃過在外面餐廳不同風味的菜式,便鑽研當中的材料和烹調方法,回家試試看,對她又是蠻開心的。

「我跟家人分開住,平常自己會烹調,媽媽很難應付,所以不敢回家班門弄斧。我喜歡吃素,有一次回家煮齋菜,母親對我那種摸不著頭腦的烹調方法大為驚訝,但最後味道竟然好評!」

拎著畫筆,甚至鍋鏟,Kiki的靈感源源不絕,對色香味和視覺效果上,還是有一定水準。

她只有一個願望,希望寫的故事給很多,很多,很多人看過,而那群人能夠得到滋養。

「不同蔬菜和肉類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,當做完不同的實驗,便能將他們的味道發揮更好。」

* 如果寫這編訪問的記者看到這發報請聯繫我,這些年都很想感謝你寫了這麼好的​訪問。​

應對混亂的火花

佛家常說離苦得樂,以前不明白人生是苦,所以從不應為人要學習離苦,只要努力向上,一定能獲得快樂和成就。然而人經歷多了,苦的甜的爛的美的都體驗過了,就更明白什麼是苦什麼是樂。

離苦得樂不是要離開某境地或進入某境界,而是以清醒的意識應對面前的混亂,由內到外,從古至今。停止緣起,堅定意向地克服混亂,當中摩擦所產生的耀眼火花,就是離苦中所產生的樂,也就是人生所真正渴望追求的快樂。這快樂是奇異的,祂降臨的時候是改變的憑証,告訴自己已換上了更清澈的眼光,充滿希望的心和對宇宙的信任,使世界變得更漂亮。這快樂是奇異的,因衪就像腳踏車發電燈泡,需要不停地踏着才能持續發亮,要是人生有苦,便是成就快樂的機會,就像荷花得從泥濘裏長出來一樣。這快樂是奇異的,衪不是讓人輕狂的快感,或短促的興奮,而是細水長流,深刻沉穩,超越時空地域的感動,亦如荷花長出來後結蓮子,延伸生長為新的荷花,最後把整個湖塘佈滿清香的荷花,在盛夏夜裏千里送香。

圖片摘自《幸福一百願心靈指引卡》

文章摘自《兩人不寂寞》漫畫及散文精選集